而在我国古代,起初叫“八风”,意思不是来自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而是风向不固定,来自四面八方。
像南宋沈怀远《南越志》里面记载:熙安多飓风,飓者,四方之风也;一曰惧风,言怖惧也,常以六七月兴。
并且元朝也有记载:元朝大德五年,七月初一大风,屋瓦皆飞,海大溢,潮高四五丈,杀人畜,坏庐舍,漂没人口一万七千余。
当然明朝的记载也有:明洪武二十三年,七月初一 飓风,扬沙拔木,漂没三州,一千七百家尽葬鱼腹……
还有清朝的:清光绪七年,闰七月初三至初五台风袭沪,大风暴雨海溢,马路行舟。黄浦江内及吴淞口船只沉伤甚多,捞尸不少,棺木卖空。”
[手机上面:所以说台风的记载最早是从宋朝就开始了吗?(思索)]
[VVB:应该不止吧,台风那么出名的玩意,像是南方有时候一年都要经历几次,怎么可能在宋朝才开始。]
[是根本: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台风的破坏力是真大啊!]
“当然不会是宋朝才开始的记载。”
康强笑道:“台风在我国文献中第一次出现,是在大约16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
不过那个时候,它还不叫台风,因为古人称它为“飓风”,也有叫“黑风”。
按照《太平御览》的解释,飓风就是具四方之风,也就是古人观测到台风在移动过程中不断发生风向的转变,因此有四方之说。
在我国古代,很多人都留下过亲历台风的文字,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的唐朝散文家、诗人韩愈。
因为韩愈在唐朝廷任职期间曾经两度被贬官于岭南,一次在如今的粤省清远市阳山县,一次在如今的粤省广州市附近,因此韩愈本人亲历过好几次台风,所以韩愈写了好几篇记录台风的诗歌。
在韩愈笔下,台风具有声音巨大、暴雨雷霆、风力极大、引发海潮等等特征,正如他所写的诗句“飓起最可畏”那样,在韩愈眼中,台风的破坏力可以说非常吓人。
而古人使用飓风来描述台风持续了一千多年,后来大约到了明末清初时期,也就是距今大约300多年前的时候,古人这种一直把台风叫做飓风的传统,忽然发生了一个奇妙的改变。
正是从明末清初开始,古人更多更频繁地使用“台[tái]风”来指代台风了,这个“台”字其实就是左边一个风,右边一个台。
反而把“飓风”这个词用来形容那些比台风要弱一些的风暴。”
[电话手表:台?这个好像是繁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