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符,自三署入羽林,感觉如何啊?”刘辩问道。
这羽林郎赫然是孙策。
如果按照原本的羽林郎与三署郎来比较的话,孙策此次迁任是妥妥地降职,羽林郎虽距离天子更近,但论起前途完全无法与三署郎相提并论。
“回陛下,臣至行伍,如归家中!”孙策的答话铿锵有力,显然不觉得成为羽林郎是降职。
而能让孙策这般甘之若饴,自然是因为此羽林郎非彼羽林郎。
简单来说,皇甫嵩回京后,和卢植合力,协助刘辩扩展了原本羽林郎的名额,其中包括精心挑选出的来自六百石及以上高官子弟中的勇武有军略者,以及军中可造之才,后者包括原有的羽林郎。
至于目的也很简单,不过是恢复汉武帝时借助羽林郎培养将才的古制罢了。
第一批此类羽林郎不过五十人,暂做试点,以观后效。
不仅孙策,马超亦在此列,两人都成了这五十人组成的行伍中的什长。
而为天子戍守,也是其训练的一环。
“好,看到伯符,我就知道我汉室将来不愁无帅才可用了……”习惯性地给孙策画了一个可以吃到的大饼后,刘辩又问:“说起来,我已有两子,伯符与我年岁相仿,不知打算何时婚配?”
素来自信的孙策未曾想刘辩忽然提出了这个问题,饶是他也不可避免地稍稍红了脸,答道:“年前家慈自吴郡传信,言说已经为臣定下一门亲事,许是要不了多久了……”
刘辩见到这罕见的一幕,笑道:“伯符放心,我到时一定亲自为你准备一份新婚贺礼!”
孙策急忙道谢。
两人又闲聊几句后,刘辩又说起了正事,“伯符麾下的张方表现如何?”
孙策是知道张方身份的,其是平南中郎将张燕之子,心中早就定下了对张方的对待方式,遂答道:“张方资质中人之上,臣私下观之,以为其非大将之才。不过臣素来要求什伍之中上下一心,互帮互助。臣听说张方此前曾跟随冀州刺史学习经典,他在其中,表现甚佳。”
刘辩点头,孙策能在孙坚死后从袁术手中要回父亲的旧部,开拓出东吴基业,其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只不过瞧着他如今的架势,因自信所导致的“轻而无备”的缺点只怕也未曾改变。
不过刘辩没想立刻点醒孙策,都是年轻人,谁还不知道谁呢?
随后两人聊起了孙策成为羽林郎后接受的训练、教学种种。
言谈间,孙策一咬牙,忽然说道:“陛下,臣有一言,不知当不当讲。”
“直言就是,我岂是听不得良言之人?”刘辩说道。
孙策正色道:“而今皇后之位未定,臣即便处在行伍之中,也有所耳闻。臣知陛下素有大志,私以为不可因此而扰乱朝廷。”
刘辩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起先刘辩考虑到唐婉毕竟生育完未久,他心中虽然对于皇后的人选有了定论,却并未第一时间宣布,以免影响唐婉的修养。
哪怕刘辩的三位贵人在他的面前素来表现地很和睦,他也打算隔个一两个月,以免唐婉心情郁闷落下什么病根。皇后之位终究只有一个。
“伯符所言,朕已知晓。”刘辩终于开口。
孙策见状,适时地请求告退回归值守的岗位。
刘辩允之。
孙策离开后,刘辩陷入了沉思。
他虽然常会看到请求立后的奏书,但却没想到此事的影响力竟这么大?处境相对封闭的孙策这帮羽林郎都听到了风声。
刘辩不觉得这是皇后之位的问题,而是后位问题的衍生:即在子嗣诞生之初,一个被刘辩刻意忽视的问题被孙策用自己的耿直谏言呈现在他的眼前——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