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的刀耕火种。
只不过种上两次后,土壤肥力就下降的厉害。
轮作养地也只能维持在低肥力状态,粮食不可避免的产量低。
刚烧过的土地,亩产还能达到百公斤,后面轮作则就亩产七十公斤就算是好的了。
这还是老天爷赏脸的情况下。
如果老天爷心情不好,大风减半,暴雨全完,没有丝毫抗风险能力。
连个引水灌溉的水渠都不会修,这不是种地,这简直是糟蹋土地。
于是种地血脉觉醒了的安苏,决定改变他们的生产方式,并革新农业技术。
传统的生产方式是三分之一轮作,也叫三圃式轮作。
即把地分为三份,每份按照冬谷类-→春谷类-→休耕的顺序轮换。
三份地中每年有一块休耕,一块种植种冬谷,一块种植春谷。
中农家庭则是九十亩的耕地。
三分之一轮作下,六十亩地才能保证一个五口之家吃饱饭。
因此,拥有四十五亩耕地的家庭只能算贫农。
拥有三十亩以下耕地的家庭,则是赤贫农了。
而且,这种生产方式下,种子和收获的比例那叫一个低,差不多是1:4。
这就意味着,一粒麦子埋进土里,平均下来只能收获四粒麦子。
太粗放式了,安苏老爷看不下去了,要求他们开始精耕细作。
“卡赞,我做以下部署,你记一下。首先是优选粮种,也就是盐水选种……”
把种子丢进有一定浓度的盐水里,就能靠浮力把好种子和坏种子给区分开。
只有粒大饱满的种子才会沉下去,浮起来的种子不适合做粮种。
农奴们的粮种都是由城堡供应,这点盐不算大问题,晒干了能重复使用。
在安苏的命令下,农奴们稀里糊涂的抓一把谷物就撒种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此举的话,应该能将种子和收获的比例提高到1:8。
然后就是深耕,要发展生产,加大铁质农具的供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