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塌天”李万庆,曾经是起义军中的一员猛将。他的队伍在河南、湖北等地活动,给明军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然而,在崇祯十二年,面对明军的强大攻势,李万庆感到了绝望。他认为继续抵抗下去只有死路一条,于是决定投降明军。
投降后,李万庆被明朝任命为副总兵,成为了明军镇压起义军的工具。
然而,他的投降并没有给他带来真正的安宁。
在随后的战斗中,他遭到了其他起义军的痛恨和报复。
最终,李万庆在与张献忠的战斗中被杀,结束了自己充满争议的一生。
随着众多起义军首领的死亡或投降,曾经声势浩大的起义军队伍逐渐走向了衰落。
到了崇祯十七年,除了李自成和张献忠这两大势力外,其他起义军已经很难再形成独立的力量。
李自成在这一年正月在西安称帝,建国号“大顺”,随后挥师东进,向北京进发。
他的军队势如破竹,迅速攻克了太原、大同、宣府等地,直逼北京城下。
而张献忠则在长江流域发展自己的势力,他率领着自己的队伍,在湖北、湖南、江西等地攻城略地,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
就在李自成和张献忠在中原地区纵横捭阖的时候,关外的满清政权也在虎视眈眈地注视着中原的局势。
满清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
他们看到明朝内部的混乱和起义军的崛起,认为这是一个入主中原的大好机会。
于是,满清在皇太极的领导下,不断加强对明朝的军事压力,同时密切关注着中原地区的局势变化。
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身亡,明朝宣告灭亡。
李自成进入北京后,开始忙于建立自己的统治秩序。
然而,他的军队在进入北京后,军纪逐渐松弛,开始对明朝的官员和百姓进行大肆掠夺。
这一行为引起了北京百姓的强烈不满,也让原本对大顺政权抱有期望的人感到失望。
与此同时,驻守山海关的明朝将领吴三桂,在得知李自成的军队在北京的所作所为后,决定投降满清。
他与满清的摄政王多尔衮达成协议,引清兵入关,共同对抗李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