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林在莽村的风波之后,没有片刻停留,马不停蹄地返回了盛京城。他的心情如同乌云密布的天空,沉重而又复杂。
盛京城的朝堂上,燕国的文武百官肃立,气氛庄重,昔日熟悉的面孔,如白家官员,因夏侯家的叛乱而英勇牺牲,使得朝堂上少了些许往日的热闹。
萧林坐在龙椅上,目光如炬,扫视着群臣,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透出不容置疑的威严:“诸位爱卿,燕国历经风雨,如今虽然暂时安宁,但朕今日召见各位,是想要商讨如何稳固我燕国国基,振兴朝纲。”
一位文官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陛下英明,夏侯家叛乱后,国库空虚,民生凋敝,臣以为当务之急是恢复生产,安抚民心。”
萧林点头,目光中流露出赞许:“爱卿所言甚是,朕意欲减免赋税,鼓励农桑,同时开放边贸,不知各位有何良策?”
陈守道,一位年长的大臣,带着忧虑的神情站了出来,他恭敬地向萧林行了一礼,然后说道:“陛下,开放边贸虽好,但燕国自武祖开国以来,向来闭关自守,以固边疆。
开放边贸恐引外族之患,且我燕国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恐难以吸引外商。”
萧林微微颔首,表示理解陈守道的顾虑,但他并未放弃自己的想法,而是温和地回应道:“陈爱卿所言不无道理,但时移世易,国策亦需随之调整。
燕国虽小,但若能善用边贸,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亦可加强与邻国的友好关系,减少边疆冲突,而且还能充盈我燕国国库,何乐而不为?”
一位二十多岁的少年也站了出来,他语气坚定地说道:“陛下,陈大人,臣以为,开放边贸虽有风险,但若能妥善管理,亦可成为我燕国强盛之基。”
朝堂上的气氛逐渐活跃起来,文武百官开始热烈讨论,提出各种建议和方案。
萧林认真聆听着,不时点头或提出自己的看法,他知道要让燕国真正强大起来,需要的不仅是自己的智慧,更需要群臣的共同努力和百姓的支持。
这时,一位武将站了出来,他的声音铿锵有力:“陛下,如今北部边疆不稳,匈奴虎视眈眈,而我燕国兵力严重不足。
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加强边防,同时训练新军,以备不时之需。”
萧林说道:“将军忠心耿耿,朕深感欣慰。”他的目光坚定,心中已经有了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