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33章 无一不是相(9)

落难情缘 洪门十一少 3214 字 4个月前

悭吝的人你要他布施是要他的命,他不会听的!本来还相信佛法的,你教错了他就不相信了。

对悭吝的人,你干脆教他持戒,一毛钱不要乱花,不义之财也不苟取,他会非常听得进,就信佛了。

学到某一个程度,他功德有了,智慧开了,自然肯布施了。

如照佛经那么讲,教悭吝的人去布施,绝对行不通的啊!我的经验很多很多。

倒是教唆犯罪的人做布施还容易,他天天去声色场所,往往一掷千金,你要他在某个地方出点钱,他就干,这样慢慢引导他,使他自然不会犯戒。

教育要懂方法,不要刻板,抓住“以摄悭贪,起檀波罗蜜”,你还贪呢!他早就弹跑了!

以前我讲《金刚经》,《金刚经》也讲布施的,有个有地位又有学问的朋友本来天天来听,后来就不来了,后来跟其他人聊起,他们说这个人认为我上课指着他骂,因为他有几个钱,认为我讲布施就是要他把钱拿出来给我。

唉!你说,我这有什么办法!这就是众生。

“以无我法,起羼提波罗蜜。”羼提就是忍辱,忍辱可不能硬忍啊!硬忍要忍出肝病来的。

我经常讲,凡是傲慢的人,就是有自卑感的人。

世界上最傲慢的人是当皇帝的,而当皇帝的人自卑感最重。因此他多心病最重,这个人靠不住,那个人靠不住,这个人对我不恭敬,杀了他。一个人真正做到无我也就无所谓自卑。

真正绝对傲慢的人不会怀疑一切人,你看得起我要听我的,看不起我也要听我的,那是只有诸佛菩萨才做得到的“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以离身心相,起毗梨耶波罗蜜。”

毗梨耶是精进的意思。

我现在深深体会,自己年纪大了,有时候就懒了。

为什么要讲这个事?你们注意这句话:“以离身心相,起毗梨耶波罗蜜”。虽然事情办不完,可是大家这么爱护我,怎么办?有时同道的人也劝我,你太累了,年纪大了,要多保重一点。

我说,算了,早死早了。

他们又说,你也要为我们多留一些日子好不好?道理不错,就听你们的吧,好像我还要卖个交情似的。

但是,真老了吗?真是事做不完吗?不是的,还是偷懒。

懒是怎么来的,有身相!有的时候,一看是重要事情,非做了不可,忘掉自己,一下也就做完了。

如果我坐下来,虽然我也没有定,但是我们总喜欢学个定,一定就不想动了,这一不想动,世俗的事就堆了一大堆。

有时只好牺牲所贪图的舒服,只好起来吧!坐吧!这一下就做完了。

今天早上跟他们还在讲这事,有同道早上七点钟上来,看见我坐在书桌前,就说,师兄那么早起来啊!

其实,我昨天坐在那儿看书做了一夜。

我一看快天亮了,然后接着九点钟就有事,这就不能睡了,一躺下去一定会睡个无天无地,干脆不睡!一直到中午吃过饭,我还觉得精神好得很。

如果今天再不睡,一夜下去还可以到三点。身相没有什么了不起!

我看你们真是好懒,年纪轻轻还不如我这个老头,真不精进哪!脑子更不精进,经看了记不得,精进一点嘛!不就记得了吗?

连我现在都还在记东西,多用几次脑筋就背出来了。

要背到第八阿赖耶识去,不要在脑里想,那不是背!背到不用意识就背出来,嘴里就念出来,脑子里就反应出来,那就背来了。

“以菩提相,起禅波罗蜜。以一切智,起般若波罗蜜。

”来了!你们不是最希望学禅吗?

怎么打坐?

打坐不是禅啊!但是要学禅定的禅,非从打坐开始不可。

大乘的禅固然不在于坐,行住坐卧都在定中,即使你不学禅定的禅,学这个如来禅,也是以打坐为基础。

修禅定打坐要以菩提相,起禅波罗蜜。

菩提者正觉也,你打起坐来在身体上搞气脉、搞感受、搞境界,根本离菩提越来越远。

学佛是修菩提啊!菩提者觉悟智慧之道,要参究。

所以要你们研究《成唯识论》,这是参究菩提的正路。

要用正思惟的,不是不思惟的。

你们有一点点问题,乃至用功的心理上、生理上一点点问题,就来了事!老师!

我告诉你们,不要问我啦!你有依赖性始终不会成功的,我死了你怎么办?你自己先参究,有了结论再来问我,那就好办了。

妈妈生给你一个头脑为什么不用!智慧是正思惟来的,菩提是参来的。

你打坐腿麻腿痛也来问我为什么,你坐久了,腿当然会痛。

你真要问,就要问自己,究竟是腿在痛腿在麻,还是心在痛心在麻?去参!有位同道都七十几了,二十几年来,每天功课不停,一定读一卷《地藏经》,早晚一定打坐。

早些日子还问我:“这个真要命的啊!半个钟头嘛,腿一定发麻,怎么熬也熬不过去,是啥个道理?”

我说:“这没啥道理,你熬一熬就过去了,熬不过去是心的问题,你好好参。现在如果有人用枪指着你,你一动就开枪,包你一天都熬得下来。命要紧时哪还会管腿?”

不过要注意!老年人不要死熬,你出了问题去看骨科、神经科,可不要怪我啊!但你们年轻人这一关都过不去吗?

你真熬过去了,气脉走通了,舒服透顶就真不想下座,宁可杀头也不愿意放腿。

这些道理你要参啊!要求菩提、求觉悟,起禅波罗蜜,处处要讲智慧,不要有依赖性!

这每一句经都是话头,都要好好研究,都要参,每一句里头都有深义在,你多用脑筋,多想一下就懂了。

现在接着再讲法布施,这法布施拿现代话讲,就是智慧文化的布施、供养,也是道的布施。

“教化众生,而起于空。”

“空”、“无相”、“无作”是大乘的三解脱,“无作”在有些经典翻译成“无愿”,修大乘佛法这三点一定要把握住,其中包括了大乘修行最重要的“境”、“行”、“果”。

一切都是境界,成了佛,弘扬佛法,都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