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章 遵师嘱

落难情缘 洪门十一少 1621 字 4个月前

“坛”是指密教修坛的密坛或传戒授法的戒坛,也就是开法传禅的法场。

六祖惠能在大梵寺的法坛上“说摩阿般若波罗蜜法,授无相戒”,他的说法记录,被称为“坛经”并不足怪。

但是,按照世界佛教的习惯律例,中国僧人的言行录是不能尊称为“经”的。法海禅师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大胆地将它称为“经”,并将它在禅宗里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这表明了禅宗勇于冲破桎梏的的开创性,敢于在佛界独树一帜,无惧其他派别的攻击与讥嘲。而六祖惠能的语录最终能够被佛教界认同尊称为“经”,并广泛地流传,可见其地位的特殊与荣耀。

六祖惠能创立了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为宗的“顿悟成佛”修禅方法实属自成一派.彻底打破了坐禅苦修的烦琐修行方式,里面充满了劝善与警世的文句与哲理,因而,此著作一出,在佛门中即成了如同圭臬般的读本,不但在繁华都市附近的名寺大刹里争相传抄,越传越远,越传越广;而且还流传到了大漠戈壁敦煌等边远地区,成了禅林的一部名典巨著,被后人视为传承祖门的宗经法典。

上千年来,任沧桑变迁、朝代更迭,《六祖坛经》不但没有被历史的尘烟所湮没,反而因辗转传抄,有各式各样的不同版本而流传更广更远。

《六祖坛经》有几十个版本,字数从1.2万至2万多不等。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敦煌本。其全名甚长:《南宗顿教最上乘摩阿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

《六祖坛经》不仅体现佛理真义,禅机物语,还融汇了中国特有的儒、道两家传统文化的精髓内涵,涵盖了中国哲学和民族思想文化的精湛内容。显浅地说,就是将西方佛教中国化、平民化、大众化。它强调自我精神的独立,是佛学理论上的一次巨大突破与革新,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有着显赫的地位。六袒惠能创立的禅宗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一座历史丰碑。

《六祖坛经》在六祖度灭后,传颂于华夏.流布于世界。先传到高丽、日本等东亚地区,又传到了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各国。本世纪初叶后.通过不同的途径传到了欧洲与美洲的国家,成了佛教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

再说六祖惠能圆寂后,十年时光悠然而过。当年的小希迁,已长成为一个相貌堂堂的青年比丘。

这天傍晚,一片黄叶从高高枝头飘然而下,落在了树下默然静坐的希迁头上。一只蝴蝶翩跹而来,摇摇摆摆栖息他的肩头。

左前方,站在供奉六祖肉身的木塔下的首座和尚将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他不禁摇摇头,轻轻叹了口气。

他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走了过来,关切地对寂然独坐的青年僧人说道:“希迁,你又在这里坐了一天了吧?是不是又没有吃饭?唉,师父六祖大师已经去世十年了,你这样整天枯坐着有什么用呢?”

两行清泪从希迁脸上潸然而下:“六祖圆寂之前,嘱咐我要好好寻思。我现在不过是秉承大师的遗训罢了。”

伴随着六祖惠能的圆寂,时年13岁的希迁的金色童年便悄然落下了帷幕。出家伊始,业师便溘然而逝,这不是幼年丧父,其悲怆,其凄凉,可想而知。因此,在失去了精神依怙之后,希迁一直在痛苦地彷徨、求索。每天总是这样默然独处静坐。一晌,一日,甚至连续几天,忘记吃饭,忘记睡觉,只是这样默默思索着,思索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十多年漫长岁月,就这样浸满了“寻思”的苦涩,小沙弥也在如云似雾的思绪中悄然长成青年比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