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积善之家

落难情缘 洪门十一少 1657 字 4个月前

三国时期的刘备,临终前曾对他的儿子刘禅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意思是告诉刘禅,不要轻视小事,小中也含有大义。小事件孕育大道理,小问题包容着大智慧。

能否积德行善跟贫富没有关系,而是取决于个人的心性,有的人并不富有,却能舍钱财助人急难,解人之危。像张少飞,宁可自己饿着肚子,却能把月饼毫不吝啬的施舍给老乞丐。

而有的人家财万贯,却自私吝啬,成了个悭吝的守财奴。

更有些人,有了点钱,就狂得不得了,大肆的挥霍,到处摆谱儿显阔,其实那是精神贫穷的一种表现。

更有甚者,丢了点钱,心痛得不得了,要是丢了良心,他却无动于衷。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想行善,别给自己找借口,说自己没条件。

其实善事阴功皆由心造,往往没钱的人能够积大功积大德,而有钱的人未必能造福、能积德。

《易经》上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你自己积德行善,自己先得本然之庆,而后子孙继续享受余庆,你用不完的阴德子孙继续享用,那多好!

千万别像秦始皇似的,总想给子孙留下万古基业,结果把子孙害得更惨。

与张少飞当时被张道诚的高风亮节感动得热泪盈眶,说出的那番话“老人家,既然您如此意诚,晚辈就依从您的心愿,安顿好老母之后,定去黄梅求法,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相比,张少飞的这番发目内心的话,是多么的伟大!这才是发菩提心、发大乘心。

菩提心就是“觉悟了的心”、就是“利他无我之心”。

要知道,学佛首要在发心,发心要大、要正才能得到实果,所谓“量大福也大,愈贪愈没有”。

如果发心不正,知见错误,那很麻烦。

《华严经》云,佛法如水,像水一样,牛饮之则成乳,蛇饮之则成毒,智学证涅槃,愚学增生死。

知见毫釐之差,果报天渊之别。

这就是说,佛法什么人都可以学,但每个人的受益是不一样的,因为目的不同,结果能一样吗?

一个正信的佛教徒必须要关心社会,要以利益众生为己任,在利他中完善自己,增进自己的道德修养,要有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奉献精神。

有很多信佛人以为拜佛就是恭敬,听经念佛就是修行,他不知道利益社会,这就偏离了佛法的本怀。

学佛要现实,要脚踏实地,不要空中楼阁,因为佛法不离世间法,将佛法实践于生活中,才是真正的修行。

如果只是知道了佛的教法,而没有将佛陀的精神在人间得到弘扬,在众生身上得到运用,那么,佛法就只是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没有发挥它应有效用,甚至还会被误解为封建迷信,消极厌世,真是冤枉!

若说佛教消极或者迷信,那绝对是冤枉。

佛教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就像儒家孔孟的教育一样,都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