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旷日悠久

日照沐雪 海棠文博 993 字 22天前

早年间,度蝶是每个僧人的必经之路,云游四海,了解人间的苦难,理解渗透佛教的真谛,鹿花坳就是先僧人在云游中发现的宝地,云游坡下村时,无意发现了王家的佛珠,当时僧人就惊呆了,因为此佛珠是十三颗,在佛教里一共有十三支佛教,除了得道高僧,无僧人会用有十三个这个数子的佛珠,因为十三代表着功德圆满,为了接近此珠僧人在山上寻找可居住的山洞,佛教是不允许僧人借宿民家的,从而发现了鹿花坳,坳里长满了,开着蓝色小花的苜蓿草,时而有鹿出现,僧人在坳里住下,与王家以讲佛为由,借看佛珠,知是箫鸣寺见一大师的遗物,珠上雕刻的每一个僧人,代表着每一只佛教,此佛珠,箫鸣寺的僧人们尊训师祖遗嘱遗言,寻觅了一代又一代未果。

“见珠,续尘缘,助王家。善果!”

这是祖师的遗言,辈辈僧人,口口相传,在传承的过程中,为什么要要助持有此佛珠的王家的原因。已经不重要了,寻找此佛珠只是代代主持的一个信念,此佛珠是否存在?是否还在王家?犹如大海捞针,但是,不去寻找,就形同真的不存在了,箫鸣寺的每个僧人,以及过往暂宿箫鸣寺的僧人,都会在箫鸣寺的壁画上看到佛珠的传说,及箫鸣寺寻找佛珠的愿望,进寺烧香的香客们,看后,当成佛教的传说及故事;而僧人却当成信念牢记心中,芸豆众生,繁花尘世,僧人游走其间,不忘初心,不忘信念,但是,万物皆有缘,缘至,非求而致,不悲不喜,得之,阿弥陀佛!所幸,万物变迁,沧海桑田,岁月久远,王家依然拥惜着这串佛珠,使箫鸣寺的僧人为完祖师的:

“见珠,续尘缘。助王家。善果!”

得到继续,每个云游四海的僧人都有一条不变的使命,寻找合适的地方,碧水青,草木荿盛,摒弃凡间之俗气,又不离尘世太过遥远的地方,而鹿花坳飞禽王家只有有王默然这一个孩子、走兽,绿草、野花相伴而生,环山绕水是建寺庙难得的好地方,僧人们就这样因珠而一代代的在鹿花坳住下,并且每三年就会有僧人不远千里跋涉来此过冬。鹿花坳是僧人自取之名,僧人祖师初到时,见这里苜蓿兰花满山坡,鹿在花前觅食而得,到了慧见师父这里山桑海沧田不知过去了多少年。但三年一次从藏北至此的僧人远游保留了下来。

在箫鸣声的伴奏下,诵经的悠悠声音响于整个鹿花坳,僧人遵循着祖师之遗言,对拥有佛珠的王家世代相助。王默然的母亲在生他时大出血,王家世代精通中医,但王默然之父心疼妻子的身体,坚决不让妻子再生孩子,到了王默然这代,,王默然一岁半,脚都没有沾过地,由祖爷、祖奶、爷奶、妈、老姑、整日惯着,怕这唯一的血脉被惯成废人,不到三岁祖爷爷将王默然送到了慧见师父的门下,在慧见师父身边学习文字,吹箫,箫武,和师付、师兄们同吃同睡王默然天资聪明无比,一口箫吹的鹿花坳百鸟齐鸣,萧武练的快时,犹如百棍饶身,(正是萧棍王默然练得出神入化,在参军入伍面试时,被招兵的一眼相中。)医书上的药方王默然读写自如,就是一听慧见是否诵经,便会枕着会见师傅的腿,酣然入睡难醒,遇见师傅心里明了,吃土七七徒儿与佛教无缘,八岁时放王默然出庙入学,王默然一放假就绕在会见师傅身边,不走17岁那年狂野的少年被会见师父教导进入部队,历经时事,36岁的王默然伟岸挺拔,英气逼人,男人的魅力抬眉举手之间喷射而出,听他吹的箫音,只是为情所困,看着眼前高大的男子,慧见师傅的白须随着微启上翘的嘴角,在秋风中微扬,手里拿了一个木质盒子递给王默然:

"这是师父送给她的礼物,那个让我徒儿茶饭不思的人,一定是个不错的女子,这簪子是师付奶奶的嫁妆,希望她孙儿给她找个孙媳妇…”

慧见师傅回忆的声音把王默然带入了旷日弥久的年代,王默然接过长形的木盒子,看盒子的光泽程度应该是旷日久远年代的东西啦。是啊,祖爷叫慧见师父僧兄,祖爷今年已经92岁了,慧见师付奶奶的嫁妆,望着盒子里通体碧绿的颜色犹如菠菜的深绿,闪着柔和的光泽,眼睛看上去很舒服,很简单的一个玉簪子,一头就是圆滑的微扁柱体,另一头稍粗些,中间有一圆孔,孔的中间,用金子镶了一朵盛开的花瓣儿,花柄沿绿簪边上向下至垂有一寸长的金链,链子下方有一个金包碧玉圆珠,王默然虽不识玉,但是这么简单的一个玉簪,用金子做点缀,看着特别大气,望着舒服的很。光是年数就珍贵无比的,他不知道的是?这是趸簪( 用浑然一体的完整翡翠原料打磨而成的发簪)。

“送给她吧,我徒儿难得有心意之人,希望徒儿你心愿达成。”

王默然不知怎么向会见师父解释,他对梅沐雪只有一面之交!

“缘是天定,份在争取。老天爷安排相见,是否牵手就在于你自己的努力。创造机会,寻找机会,安排机会,甚至谋划机会,都不是错,而是努力的一种方式!”

“师傅!”

“嗯。”

“我俩下棋吧!”

“好的!”

看着从梦中清醒过来的王默然慧见大师欣然地笑了,秋风里兰色苜蓿花的郁香在鹿花坳的空中弥漫,清亮的鸟鸣声在山里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