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从江西万年走出来的工程院院士、着名冶金环境专家柴立元

院士之路 钩藤草 2944 字 10天前

院士出生地

柴立元院士, 1966年9月29日出生于江西省万年县苏桥乡垱下村,高中就读于青云中学。

万年县是江西省上饶市下辖县,它地处江西省东北中部、上饶市中部西侧、鄱阳湖东南岸、乐安河下游。

万年县东与弋阳县、贵溪市毗邻,南与余江县交界,西与余干县接壤,北与乐平市相连、与鄱阳县隔乐安河相望。

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万年县境内就已有人类活动。

约五千年前左右,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后,此地属炎帝下辖的南方氏族部落联盟。

春秋战国时期,万年地域先后隶属楚国、吴国、越国;秦始皇二十六年属九江郡下辖的番县、馀汗县。

隋朝时,万年分属鄱阳县、弋阳县、馀汗县。

明朝正德七年(1512年)置万年县,以设治于万年峰南而得名。

此后,历经多个朝代,行政区划虽有变动,但万年县一直存在。

万年县是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和陶器发祥地。

万年贡米曾是钓鱼台国宾馆指定国宴用米,明初即被朝廷传旨“代代耕食,岁岁纳贡”,其颗粒大、体细长、颗形如梭、米色似玉,营养丰富。

万年县是“中国淡水珍珠之乡”,素有“世界淡水珍珠看中国,中国淡水珍珠看万年”之美誉。

出生地解码

柴立元院士出生于江西省万年县,出生地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万年县是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有着深厚的农耕文化底蕴。

这种源远流长的稻作文化培养了人们勤劳、钻研、务实的精神品质。

柴立元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成长,可能从小就受到这种勤劳钻研精神的熏陶,为他日后在科研道路上坚持不懈、刻苦钻研奠定了精神基础。

例如,他在面对重金属污染防治这一世界难题时,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坚持才找到防治污染的好办法,这种坚韧的精神与家乡的文化底蕴不无关系。

万年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这让柴立元从小就接触到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培养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精神。

这种对知识的追求和探索欲望,促使他在学术道路上不断前进,为日后的科研成就积累了深厚的知识储备。

柴立元出生于一个兄弟姐妹众多的家庭,10岁时父亲去世,家庭经济困难。

这样的成长环境使他从小就养成了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品质。

在科研过程中,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他能够坚定信念,不轻易放弃,这种品质对于他在科研领域取得突破至关重要。

相对来说,万年县在教育资源方面可能不如一些大城市丰富。

但这种环境反而激发了柴立元的学习动力和求知欲,他努力学习,争取到更好的教育机会,进入中南大学深造。

这种在艰苦环境中努力拼搏的经历,使他更加珍惜学习和科研的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万年县曾面临着一定的环境问题,这可能对柴立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看到家乡的环境污染状况,激发了内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他致力于冶金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希望通过自己的科研成果为家乡乃至全国的环境治理做出贡献。

作为土生土长的万年人,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和责任感。

这种情感促使他在取得科研成就后,积极为家乡的发展建言献策,努力把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推动家乡的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

万年县人民有着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

这种地方精神在柴立元身上得到了传承和体现,他在科研工作中不断创新,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科研成果,为我国冶金环境工程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院士求学之路

1985年,柴立元参加高考,考出了总分569分的成绩,那时高考根据估分填报志愿,柴立元比实际分数少估了50分,填报志愿时,报考了中南工业大学(现中南大学)有色冶金专业。

1989年,柴立元从中南工业大学本科毕业时,打算参加工作,以减轻母亲负担。

但凭他的成绩可以直接保研,导师钟海云也力劝他继续深造。

读研的3年里,他师从钟海云教授,主攻稀有金属钽铌冶金。

1996年,柴立元作为中日交换留学生去日本名古屋大学留学一年。

1997年,柴立元从中南工业大学有色冶金专业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1998年,应日本导师的邀请,又在日本工作了近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