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55年四月,方家军高举“驱逐鞑虏,恢复中华,陈纲立纪,救济斯民”的旗帜,向苏南地区发起了进攻。苏南虽然名义上还在元军的控制之下,但实际上早已成为共和的势力范围。共和曾给予苏南三年的时间进行自我改造,而方家军此时的行动无疑是对共和的直接挑战。方家军的领导者方国珍心中打着算盘,他认为共和正处于四面楚歌的困境中,可能无暇顾及苏南,因此想趁机占领这片富饶之地。
在方家军的议事厅中,方国珍对他的将领们说:“共和现在自顾不暇,苏南正是我们扩张势力的好机会。我们必须迅速行动,占领这片土地。”
他的弟弟方国梁却有些担忧:“大哥,共和的军队可不是吃素的,我们真的能轻易得手吗?”
方国珍自信满满地回答:“共和的主力都在北方,他们来不及反应。等他们回过神来,苏南已经是我们的了。”
然而,方家军的计划并没有如愿以偿。共合军的指挥官,一位名叫赵刚的将军,在接到方家军进攻的消息后,对他的副官说:“看来方家军比我们预期的还要急躁。不过正好,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两线作战的方案。”
副官问道:“将军,我们是不是需要等待总指挥部的进一步命令?”
赵刚将军坚定地回答:“不需要了。方家军已经给了我们足够的借口。我们的两个军,十万人的集团部队,已经做好了准备。是时候让他们知道共合军的厉害了。”
在共和的总指挥部,苏星云接到了前线的报告。他对他的顾问说:“方家军的行动虽然突然,但正好给了我们展示实力的机会。告诉赵刚将军,不要手软,让方家军知道挑起战争的代价。”
顾问提醒道:“总指挥,我们还需要关注北方的元军,他们可能随时会发动攻击。”
苏星云点了点头:“北方的战线也同样重要。但我们的军队已经做好了准备。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我们都要确保胜利。”
共和的军队已经做好了准备,他们的武器装备精良,士气高昂。他们知道,这将是一场决定共和未来的战争。
在共和的边界,方家军的野心和投机心理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他们原本计划先拿下苏南,再趁共和战局不利时向鞍山工业区进发。方家军的口号中包含的“陈纲立纪,救济斯民”在他们的军事行动下显得格外讽刺,原本可以用来整顿纲纪的词句,转瞬间变成了对共和的战斗檄文。
方家军的五万大军自信满满地进入苏南,却没想到会遭遇共和军的迎头痛击。在共和军的炮火下,方家军那曾经战无不胜的大方阵在未经接触便已崩溃。方家军的步兵虽然装备了火枪,但在共和军更先进的武器面前,他们的战斗力并未得到充分发挥,战争的胜负似乎在一瞬间就已决定。
在苏南的战场上,方家军的指挥官方国强怒吼着:“这是什么情况?我们的军队怎么可能这么快就败了?”
他的副官,脸色苍白地回答:“将军,共和军的火力太猛了,我们的士兵根本抵挡不住。”
方国强咬牙切齿地说:“我们不能就这样放弃,必须重新组织反击。”
但在共合军的压倒性优势面前,方家军的任何反击都显得徒劳。这一战不仅摧毁了方家军最后一丝翻盘的希望,也给苏南的宗族带来了深刻的震慑。他们原本以为共和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会陷入困境,一些宗族甚至还心存侥幸,但现在,他们只能老老实实地进行自我改造。
在浙江,方家军的核心地带,另一个共和军的军团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向他们推进。方家军虽然仍有三万军队,但在苏南的惨败和溃兵对方家军实力的夸张描述下,士兵们的士气已经降至冰点。
浙江的宗族领袖们紧急聚集在一起,讨论对策。其中一位年长的族长说:“看来方家军已经无力回天了,我们不能跟着他们一起灭亡。”
另一位年轻的族长则急切地提议:“我们必须立刻与共和军取得联系,表明我们的立场,或许还能保住我们的家族。”
在共和军的推进中,一些宗族主动充当了“带路党”,他们按照共和的要求进行了自我改造,为了不被共和军视为敌人,或是在新政权下留下好印象,他们纷纷为共和军指引前进的道路。
共和军的指挥官赵刚对他的部队说:“看到没有,这就是民心所向。方家军的失败已成定局,我们的使命是带来秩序和安宁。”
副官兴奋地回应:“是的,将军,我们的目标即将达成,共和的胜利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