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重力装置的运作机制更是充满了高科技的神秘色彩,它通过一个复杂的传感器网络与星球表面的各个监测点相连接,这个传感器网络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能够实时感知星球表面的重力变化情况,一旦发现某个区域的重力不符合人类生存的理想数值,传感器网络就会将信号迅速传回到地下的重力装置,重力装置接收到信号后,会根据预设的算法进行快速运算,然后调整能量矩阵和引力调节线圈的工作参数,从而改变该区域的引力大小。
这台重力装置的存在,为长坤星构筑了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它就像一位隐形的建筑师,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精心雕琢着长坤星的引力环境,有了它的存在,长坤星的重力不再是人类生存的障碍,人们可以像在地球上一样自由地行走、跳跃,再也不需要借助特殊的装备来对抗异常的重力。
除了重力装置,长坤星在氧气供应方面也采用了一些令人惊叹的科技手段。
在星球的大气层改造过程中,科学家们利用了一种名为“光合纳米机器人”的神奇发明。这些纳米机器人就像微小的绿色精灵,散布在长坤星的大气层中。它们的身体结构中融入了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特殊分子结构,就像植物中的叶绿素一样。这些纳米机器人能够吸收太阳光能,然后利用长坤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合成氧气并释放到大气层中,而且,这些纳米机器人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只要有足够的原料和能量供应,它们的数量就会不断增加,从而逐渐提高长坤星大气层中的氧气浓度。
在解决水的问题上,长坤星的科学家们也是脑洞大开。
除了利用科技在路过彗星上抓取巨量的冰块之外,他们还开发了一种高效的水循环利用系统。这个系统遍布长坤星的各个城市和矿区,它能够收集从建筑物、工厂和人类活动中产生的废水,然后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净化和处理工序,将废水转化为可以直接饮用的纯净水。净化过程中,采用了一种多层过滤和分子重组的技术。首先,废水会经过一层由特殊纳米材料制成的滤网,这层滤网能够过滤掉废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和微生物。然后,经过初步过滤的水会进入一个离子交换装置,这个装置能够去除水中的有害离子,如重金属离子等。最后,经过离子交换的水会进入一个分子重组舱,在这里,水分子会被重新排列组合,确保水质达到最优标准。
长坤星的改造过程就像是一部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星际科技史诗,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对未知世界的勇敢探索。
陈楚完全沉浸在这些令人瞠目结舌的科技细节之中,他的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浩瀚无垠的画卷,画卷上描绘着人类在星际探索和改造道路上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图景。
然而,随着他对这些资料逐渐深入的探究,他看到了许多有关黑科技的注释。这些注释明确指出,众多令人惊叹的科技已经不再具备可复制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背后的原因是相当复杂的,几乎所有这些涉及宏大课题的黑科技都是诞生于人类星际联邦政府时期。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这些黑科技有着一个非常显着的共同点——不计成本。
“不计成本”这四个字,看似简单,却在长坤星的改造过程中有诸多具体而深刻的体现。就拿抓取路过彗星的冰块这一技术来说,这无疑是一项极其大胆且耗费巨大的工程。
要在浩瀚宇宙中精准定位彗星的轨迹,然后派遣专门的设备靠近彗星,在彗星高速运行且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下抓取巨量的冰块,这其中涉及到的技术研发、设备制造以及能源消耗等成本简直难以想象。
再看星球内部那数不清的重力装置,这些如同隐藏在星球深处的神秘巨兽般的装置,从设计、建造到安装调试,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投入海量的资源。从单纯的经济角度进行考量,这样的投入产出比是非常不划算的。
宇宙足够大,虽然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不多,但在无穷大的宇宙之中寻找到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数量已经完全能够满足人类的需求,甚至于远远超过需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耗费巨额资金去研究一些回报率不高的项目,就显得有些得不偿失了。
也正是由于上述这些原因,自从人类星际联邦政府解体之后,这些曾经辉煌一时的黑科技的发展便陷入了停滞的泥沼,那些曾经汇聚了无数顶尖科学家的科研团队,就像失去了方向的舰队,逐渐分崩离析、解散。那些充满奇思妙想和无限潜力的科研项目,也因为缺乏资金支持、政策引导以及大规模协作的科研环境,而被搁置一旁,逐渐被岁月的尘埃所掩埋。
曾经闪耀着无限希望之光的黑科技之路,仿佛在一瞬间被切断,只留下那些已经完成改造的星球,如长坤星,作为那个辉煌时代的见证者,默默地诉说着曾经发生过的伟大探索与创新。而人类在星际探索的征程上,也似乎因为这些变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更加务实但也略显保守的发展阶段。
“到了!”
就在陈楚思绪飞扬的时候,媚娘轻轻的拍了一下他的肩膀,把他拉回了现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