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夫人说完,把几张纸递到黎语跟前。
黎语接过,低头看去。
县令夫人字写得规整,是极漂亮的簪花小楷,赏心悦目,平日里应该没少下功夫练。
“老爷这几日因为流民的事格外伤神,我便想着帮他做一些事,县里的情况我想你也看到了,有不少孩子和妇人做乞丐,我就想着给他们找个地方安顿下来,免得他们在外面颠沛流离。”县令夫人道:“具体怎么做,我都写进去了,你先看看?”
黎语点了点头。
*
县令夫人写的具体措施是建慈幼庄,由县里出钱,找一片地,盖上房子,把流民中的孩童和妇人全部送到那里,之后由她帮忙,给那些妇人布和针线,让她们做手帕或者鞋子卖钱,以此充作家用。
这个想法其实很稳妥,既给了那些妇人和孩子安顿之地,也指出了生存的办法。
但是有个问题.......
黎语放下纸,问道:“夫人,那些妇人做出的手帕,卖给谁?”
县令夫人毫不犹豫道:“卖到县里。”
话音未落,她便意识到了不对,“我忘了,咱们江阳县的女子们大多都会针织女红,素日里买手帕买鞋子的是少数,若是我让这些人做手帕鞋子卖,怕是卖不出去多少,反而会影响到现有县民的生意。”
黎语点头,就是这点不行。救助流民,想必县里的人也支持,因为流民安定,大家也安全,但是前提是不能影响大家的生意。
县令夫人仔细想了会儿,道:“要不送她们到县里的富户家做帮工,我可以与那些富户商议。”
这倒是个办法,那些富户看在县令夫人的面子上,不管内心如何想,表面上肯定愿意接收一部分人。
不过县里的富户就那么多,即便接收,接收的数量也有限。
县令夫人显然也想到了这茬,道:“这种办法只能对少量人有用,若是以后流民越来越多,还是得想其他的办法。”
黎语深深地看她一眼,提示道:“夫人,我上次去南州府的时候听人说,北边几个州每年冬天都要从南方买棉衣,因为南方棉花多,做出来的棉衣暖和,而且价格也不高。”
县令夫人心里一动,“可以让那些人做冬衣,到时候卖给北方的人。不,也可以让北面的客商来咱们江阳县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