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 算账时间

不明不清 第十个名字 1052 字 4个月前

跟着两位同僚一起表态不用审吧,有点违心,毕竟受到指控的都是朝廷大员,就算人证物证俱全也得是三法司定罪,不能让内侍代替。

尤其是人犯当中还有顶头上司左都御史温纯,哪怕不是一个派系的,也不能眼睁睁看看被随意定罪处罚,如果开了这个先例,以后岂不是皇帝看谁不顺眼都可以这么来一次,那还要都察院何用。

可是坚持接手吧,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明显不乐意,仅靠都察院一家也审不了。思来想去,干脆把决定权又扔给了皇帝,你说审就审,你说不审咱也没意见!

“必须审,朕不想背负冤杀重臣的骂名。不光要审,还得把过程和结果传发各省各府各县!时候不早了,如果诸位臣工不想挑灯夜战,现在就可以开始。”

不审?做梦!不审怎么能当面揭发出朝廷里暗藏的阴谋?不审哪儿来合理合法的借口进行大清洗?没有大清洗,自己又如何去与文官集团讲条件,用他们的政治生命和名誉换来大明朝廷短暂的平静。

为生母报仇?不不不,做为皇帝,个人恩怨必须为国家利益让步。想快意恩仇的该去当反贼和游侠,皇帝的首要任务不是爽,而是让百姓吃饱穿暖,让国家抢夺更多资源。除了这些其它的都可以舍弃,否则就是卖国贼。

这可能是大明帝国创建以来第一次在朝会上升堂审案,也可能是秦建立大一统王朝以来的第一次,谁也没经验,更没出借鉴,所以审理过程并不出彩,用磕磕绊绊形容更贴切。

可是这次堂审注定会被写入史料并大书特书,除了审理方式古怪、受审者来头大、罪名惊人之外,皇帝的态度也令朝臣们唏嘘不已。要说以德报怨,景阳皇帝怕是要排在大明第一位了。

审理过程很短,从头到尾不到半个时辰。主审官问的简单,受审者回答的清楚,几乎就是按照供词复读一遍,双方都毫无争议。

(本章完)